有除蟲公司為什麼還是被開罰?餐飲業最常被衛生局盯上的十大衛生違規,一次看懂!
「我們有配合除蟲公司,怎麼還會被衛生局開罰?」這是許多餐飲業老闆共同的疑惑。但事實是:除蟲 ≠ 除菌除霉,也不是衛生稽查的萬靈丹。
本篇將揭露台灣餐飲業被裁罰最常見的10大衛生違規原因,並說明為什麼即使配合除蟲公司,仍需要進一步的「除菌除霉」服務,才能真正守住衛生防線。
餐飲業常見被裁罰的十大衛生違規原因
1. 排風系統或冷氣出風口發霉
油煙、水氣積聚,導致通風設備內部長霉,成為稽查熱區。
2. 天花板或牆面滲水、霉斑未處理
表面看似乾淨,實際已孳生霉菌孢子,成為潛在污染源。
3. 冰箱膠條與內部堆積油垢、發霉
冷藏設備使用頻繁,膠條易藏菌,卻常被忽略。
4. 排水孔與牆角積垢發霉或孳生小蟲
積水與霉垢形成濕滑病原溫床,是除蟲公司無法處理的區域。
5. 食材儲藏空間潮濕異味重
儲藏環境過濕,霉菌容易滋生,即使肉眼看不到,也會被判不合格。
6. 消毒流程錯誤,未使用食品級藥劑
許多店家使用漂白水或稀釋酒精,效果有限,無法真正滅菌。
7. 牆面破損未修,內部發霉外溢
結構性問題導致黴根擴散,光清表面無法根除。
8. 油煙機或吊隱式冷氣內部發霉
這些機具內部長期未拆洗,容易成為霉菌集中地。
9. 後場堆放過多雜物,遮蔽清潔死角
稽查人員會檢查雜物區是否有清潔死角與蟲霉孳生。
10. 員工缺乏衛教訓練,消毒流程未落實
不是設備的錯,而是人員操作習慣與流程鬆散所致。
為什麼有除蟲公司,還是會被罰?
許多除蟲公司專注在「有形的害蟲」——如蟑螂、螞蟻、老鼠,但衛生局更在意的是「看不見的黴菌與細菌」。
這些微生物孳生在牆面、空調、廚房設備的縫隙中,若沒有專業的除菌除霉處理,即使環境看起來乾淨,也可能被開罰。
⚠ 除蟲 ≠ 除霉 ≠ 除菌
要通過衛生局稽查,靠的不只是例行除蟲,而是更細緻的「微生物控管」。
三層防線:打造真正過關的衛生防護
層級 | 對應處理內容 | 建議頻率 |
---|---|---|
基礎防線 | 蟲害防治(蟑螂、鼠害) | 每月一次 |
進階防線 | 除菌消毒(細菌、病毒) | 每月~每季 |
核心防線 | 除霉處理(黴菌根源清理) | 每季~半年 |
✅ 已配合除蟲公司者,可 加強除菌除霉 補強衛生盲點。
✅ 稽查前建議安排 全面清潔+除霉除菌服務,提前預防罰單風險。
適合使用除菌除霉服務的店家類型
- 即將面臨衛生稽查的餐飲店
- 位於潮濕、陰暗環境(如地下室)的店面
- 曾經有過異味、霉斑或被罰紀錄的店家
- 想建立「衛生透明」形象的品牌店
- 擁有冷氣、油煙機、吊隱管線等設備的店家
預約免費現場評估,補齊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你也曾疑惑「為什麼還是被罰?」或正擔心衛生稽查,我們提供免費現場風險評估,協助你查找潛在問題區域,量身制定除菌除霉清潔方案,守住店家生意與聲譽。
留言
張貼留言